时间:2023-08-16 来源: 责任编辑:秘书处
作者简介:陈德敏,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西部开发法律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
202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深入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创新成果,其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报告内容,是我们在新时代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指南,急需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在工作实践中落实,干出成效。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更加深刻理解了厚实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的精神要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转型发展任重道远,统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难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在这一背景下,必须深刻理解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和任务,毫不动摇地推进高质量的绿色发展,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在推进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道路上,以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发展理念武装头脑,既要高质量的发展,也要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推进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更加深刻理解了处理“五个重大关系”的丰富内涵。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明确提出:必须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等“五个重大关系”。一是把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内在关系,要求以发展促进保护,以保护实现发展;二是把握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要求污染治理既要精准施策、有的放矢,也要突出整体治理、系统治理,实现治理的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三是把握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要求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推进自然环境恢复的分区分类施策;四是把握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要求生态环境管控约束既要严格刚性的外在制度,也要活泼内生的行为动力;五是把握“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要求构建自主的“双碳”目标实现路径和方式,“双碳”承诺的实现是自主的而非他人左右的。认真学习理解“五个重大关系”,使我们深刻领悟到,这是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效上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标志着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得到进一步深化,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论据和实践遵循。
作为环境资源法学者,应当在我国自然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各类物质资源保全与节约利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等法治健全完善方面,进一步加强法学理论研究并主动参与法律法规起草修改;进一步做好环境资源法学教学工作,提高专门人才培育质量;进一步在环境资源司法实践中发挥学者的辅助作用。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积极履行岗位职责,不辱使命,有所作为。
2023年7月25日
声明
本网站刊载的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来源于网络。
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其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本站将予以删除。在此,特向原作者和机构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