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1 来源: 责任编辑:秘书处
2024年6月4日,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研究会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课题组负责人吕忠梅率课题调研组赴北京市检察院调研。北京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朱雅频出席会议,副检察长岳向阳主持会议,市检察院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会。北京市法学会、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派员参与调研座谈。
吕忠梅会长首先介绍了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进展与此次调研目的。吕忠梅表示,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已被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列为一类立法项目、将在此届全国人大审议通过。此次调研旨在围绕重点问题了解首都检察一线实践情况、听取相关意见建议,通过交流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路径,为下一步深入交流奠定基础。吕忠梅指出,2017年以来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为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包括翻译外国环境法典、开展环境法典编纂基础研究、起草专家建议稿等。目前专家建议稿正在从3.0版向3.5版、4.0版进阶,条文数量已达1200条左右,尚存一些亟待厘清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开展调研来集思广益、凝聚共识。
朱雅频检察长对吕忠梅会长一行到北京市检察院调研表示热烈欢迎。朱雅频表示,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法治举措、必将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法治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生态环境建设是法治建设需求比较集中的领域,生态环境法典与检察履职、特别是公益诉讼检察联系紧密,法典编纂出台对诉讼法治将发挥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研究会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课题组以数年磨一剑的精神和定力持续思考谋划法典编纂工作,值得学习。朱雅频对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建议从整体上关注执法司法全链条协同发力、整体发力问题,尽可能防止和避免合成谬误问题。二是坚持把数据思维、科技思维、法治思维有机统一,通过数字思维、数据关联带动执法司法机关协同履职,提升法治效能。三是在法典中明确价值取向的基本原则,便于执法司法机关依据基本原则找到平衡点,妥善处理价值冲突的问题。四是加强法典执行和实施的考量,对实践乱象作出规制,为执法司法机关提供可供选择的替代方案。
会上,北京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第六检察部、第七检察部、第八检察部、法律政策研究室及市检四分院、密云院分别结合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履职和典型案件办理情况做了汇报,包括生态环境领域的公益诉讼概念及其范围、证据认定及归责原则、惩罚性赔偿、检察公益诉讼、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以及不同诉讼制度之间的衔接、环境案件的社会效果等方面,并提出了对生态环境法典如何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
课题组还调研了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中的应用。北京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市检四分院、密云院的相关同志依次演示了成品油涉税法律监督模型、非法倾倒垃圾、非法采矿侵害公益法律监督模型和密云水库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全面演示了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具体实践。
最后,吕忠梅会长对朱雅频检察长和北京市检察院的相关同志表示感谢,此次调研安排合理、内容充实,对推进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北京检察机关能够继续提供更多鲜活的实践案例和解决问题的思考,也期待能与北京市检察机关建立常态化的沟通联系机制。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张忠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理事胡静(中国政法大学)、严厚福(北京师范大学),以及童光法(北京农学院)、潘佳(北京物资学院)、吴凯杰(北京大学)、张小平(中央财经大学)、陈兴华(北方工业大学)、周骁然(西南政法大学)、田时雨(中国政法大学)、冀鹏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此次调研活动。
声明
本网站刊载的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来源于网络。
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其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本站将予以删除。在此,特向原作者和机构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