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2 来源: 责任编辑:秘书处
【编者按】
为了能够在宪法和环境法两个学科领域内,就宪法规范的实施具体化、环境法规范的宪法化等问题达成学术共识,推进学科协同研究,由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西南政法大学主办,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西南政法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学科承办的全国第二届“宪法环境法对话会”,于2021年5月29日在西南政法大学隆重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3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人民日报》《环球法律评论》《当代法学》《法学论坛》《东方法学》《中国法律评论》《求是学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报刊界、实务部门的近百位专家、教授和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主场设在维也纳国际酒店三楼会议室,本次会议全程通过腾讯会议进行了现场直播,共有2000余人次观看了会议的直播。
会议重点围绕绿色发展、环境立法法典化、环境权这三个主题展开交锋和交流,与会专家结合研究专长作了主题发言与讨论,会议成果对推进绿色发展、环境立法法典化、环境权问题研究、形成跨学科成果具有重要价值,为促进两个学科共同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的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出重要的智慧和力量。为了让公众能够完整地了解学者们纷呈的观点和思想,“全国第二届宪法环境法对话会”会务组根据现场录音整理了会议实录,经发言人核实确认、授权公开发布,分六次陆续推送,敬请关注。
本次推送的是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吕忠梅教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韩大元教授、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唐力教授所作的致辞,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监察法学院院长谭宗泽教授担任主持人。
主持人:谭宗泽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监察法学院教授、院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谭宗泽:宪法环境法对话会即将开始。尊敬的吕忠梅会长,尊敬的韩大元会长,尊敬的各位嘉宾。非常感谢来自宪法、环境法、期刊界、相关实务界的同行们。莅临西南政法大学参加全国第二届宪法环境法对话会。我是本次对话会开幕式主持人,西南政法大学的谭宗泽。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重要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厉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法治保护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多层次各部门法律规范的共同作用。宪法与环境法的对话逐步打通了从根本法到部门法之间的效力实现通道,进一步激活了宪法规范的生命力,推动了环境法规范效力的充分发挥。环境治理现代化的进程直接影响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近年来环境法学研究为环境治理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撑,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下面我们首先欢迎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吕忠梅教授致辞。有请!
致辞人:吕忠梅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
吕忠梅:尊敬的谭宗泽院长、韩大元会长、唐力校长,各位老师、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够借西南政法大学这块宝地,举办第二届宪法学与环境法学的对话会。前年,我们两个学会在北航召开了第一次对话会并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决定每年都召开宪法学与环境法学的对话会。也是在北航的会议上,确定2020年在西南政法大学举办第二届对话会。
此次会议虽然因为疫情而迟到,但还是终于来了,我为能够来参加这次来之不易的对话会而激动。这次会议原定去年5月份举行,因为疫情的原因未能如期举行。今天,大家能够聚集在这里参加对话会,本身就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抗疫斗争巨大成果,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证明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和坚强。
经过了突如其来又前所未有的疫情考验,中国的现状大家有目共睹,我们的政治、经济、社会都处于世界上最好的状态。但是,我们在经历疫情的所带来的封城、居家隔离、戴口罩以及面对各种严格的防控措施过程中,在现在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面前,相信大家都有更多的思考。我以为这里有值得我们去反思的大问题,就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如何去看待人类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今天的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适合人类生存,人类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自然?如何在全社会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应该成为这次疫情带给我们的最大的思考之一。那么,在这样的思考过程当中,我们作为学者,特别是环境法和宪法研究者,应该如何把这种全社会的普遍思考,既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和尊严,也关乎人类前途和命运的这样一种思考,能够有效的转化成为学术研究命题,通过我们的研究能够为国家的治理决策,甚至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我们的学术贡献。
我想,这是经历了灾难或者大的冲击以后,我们每个学者以及每个法学研究队伍里的一员都应该有的一种态度。我们今天坐在这里的,不管是环境法学者还是宪法学者,将要进行的就是一场这样的对话。我们要深入讨论一些环境法与宪法共同的学术问题,讨论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面对前途和命运大挑战的特殊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发挥好学术的作用、发挥好学者的作用。交流不同学科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理论研究成果,用我们的成果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这是我们这次会议的意义所在。
很高兴看到,今天到会的两大学科的学者都非常多。这还是因为疫情原因限制了会议人数的结果,否则,还会有更多的学者参加。报名和参会人数,也从一个侧面使我们看到了大家对于这样一些根本性问题的高度关注,还有对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对话的渴望,这都是一些非常好的现象。
所以,我非常期待,通过我们今天的讨论,能够像达到谭院长刚才所说的办会效果。能够在宪法和环境法两个学科领域内,就宪法规范的实施具体化、环境法规范的宪法化等问题达成学术共识。各位学者可以围绕绿色发展、环境立法法典化、环境权这三个主题展开交锋和交流,形成跨学科成果,促进两个学科共同发展,为形成中国特色的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自从首次对话开展以来,两个学会的学者围绕宪法与环境法共同关心的话题,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大家为这次会议也做了充分准备。今天的会议只有一天时间,相信会有很多精彩的发言和讨论。
预祝第二届对话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谭宗泽:感谢吕会长的支持。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的发展,离不开各学科的协同与制度创新,宪法与环境法的对话对于环境法治的成熟至关重要。下面我们欢迎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韩大元教授致辞。
致辞人:韩大元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韩大元:吕忠梅会长、唐校长,各位学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刚才吕会长已经把我们宪法学和环境法学研究会从前年开始进行的学术对话的背景,以及后疫情时代我们学者的法学思考与责任等问题做了分析。我特别赞成吕会长提出的一个问题,即中国学者如何从人类命运的高度看待生态文明问题,如何从人类未来的视角重新思考宪法和环境法的问题,把人类关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出发点。
经历了百年未有的大疫情以后,作为一个法学研究者,需要反思与思考。我们过去学习、研究并建构的法学范畴、范式以及所谓理论,能否有效地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能否回应疫情下人们的期待?当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受到疫情的威胁时,我们是否充分履行了学者的责任与使命?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学,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应该是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在“固根本”上大家是有共识的,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稳预期方面仍然缺乏共识与制度建构。稳预期就是法治如何让人民有一个稳定的预期,能够对未来有一个合理的期待,强化法治的预防功能,把预防关口前移,不要在人民的健康生命安全受到损害后,习惯于事后的追责与赔偿。环境法与宪法承担共同的使命,就是维护人的尊严与价值,让每个人能够在舒适、健康与安全的环境下生活,应充分体现人文精神。生命健康安全和尊严一旦受到伤害,也许我们可以通过事后的追责做一些弥补,但是被损害人的尊严与人的生命健康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宪法学者、环境法学者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就是通过预防性的法治来防止公权力对环、对人民的健康生命安全的损害。我们过去的法治研究更多的是事后追责与救济功能,所以后疫情时代,我们确实需要一个反思,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治。
从前年开始,在吕会长支持与两个研究会秘书长的协调下,我们成功地搭建了宪法学者和环境法学者对话的这样一个机制,而我们的对话是基于两个研究会的一种共同的社会责任,也是时代的责任,所以第一次对话在北航举行,很成功。按照我们签订的协议,去年本应召开,但是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今天才在线下在相聚。因为我们的对话只有一天,很难做出一个评价,但我愿意对我们过去的对话以及两个研究会的学术交流情况做简短的评价。
第一,在50多个研究会当中我们率先构建了一个以宪法与环境法的常态化的对话机制。两三年以来,两个学会的学者之间的交流是比较频繁的,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成果。
第二,宪法学者和环境法学者,特别是环境法学者提出了很多宪法学者思考的新问题,推动了环境宪法的研究。生态文明入宪,为我们从价值、规范与解释等视角研究生态文明的规范内涵提供了契机,也为我们挑战宪法学与环境法学研究新领域提供知识增长点。
第三,我们强调以问题为导向,以综合的方法研究实践问题,力求打破学科界限,为中国法学综合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考。前两天我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一个日本福岛核污水问题的跨学科讨论会。不同学科的学者发表了意见,认为日本将核污水排放是对人类未来不负责的做法,国际社会应该形成共识。百年后后代的权利也是宪法和环境法保护的权利,日本人说一百年以内不会有危害的,但一百年以后我们后代的健康生活由谁来负责?所以我们要关注这一问题,特别是宪法和环境法学者。我们这一代人已经进入了老年人了,但是50年以后的100年以后的哪怕是200年以后的人类的健康由谁买单?最近德国宪法法院也做了很好的一个判例,虽没有明确后代人权利是基本权利,但赋予后代人权利以新的权利内涵,值得我们关注。
最后,我认为,这种学术对话对于我们探讨后疫情时代的法学研究新范式的有益探索,希望大家珍惜这一学术平台,凝聚学术共识,推动环境宪法的学术化、学理化、体系化、精细化。
最后感谢我们所有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以及为会议作出贡献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谢谢大家!
谭宗泽:感谢韩会长的支持。西南政法大学宪法与行政法学科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科长期致力于公法与环境法等学科交叉研究,创造了多个理论与实践研究平台,产生了相应的学术贡献,已经形成稳定的宪法环境法交叉研究科研团队,宪法与环境法的交叉研究已经成为西政两大学科的一定代表性的研究方向。西南政法大学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充分完善的平台,学校领导和各级机关也为本次会议提供了全面的支持。下面我们欢迎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唐力教授致辞。
致辞人:唐力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唐力:尊敬的吕忠梅会长,尊敬的韩大元会长,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全国第二届宪法环境法对话会今天在重庆召开。首先我代表学校欢迎来自全国宪法,环境法学界以及期刊实务界的同行们莅临西南政法大学交流研讨和指导。
西南政法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国务院全国首批重点大学,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2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签署协议共建西南政法大学,办学70年来我校为国家培养各类各层次人才30余万人,是全国培养法治人才最多的高校。学校在科研工作当中,历来重视基础性、前沿性、交叉性研究。近年来,在宪法学和环境法学等学科的发展中,学科对话交叉研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我觉得这种对话非常具有意义。也就在去年,民法研究会和民事诉讼法研究会在宁波也进行了一次类似对话,这个启发是非常大的。此外我们学校还有民法与刑法的对话,我们民诉法学者也希望能够跟我们环境法研究会进行对话,因为民事诉讼法修改的时候增加公益诉讼,其中就涉及到消费公益诉讼和环境公益诉讼,这里面有很多值得去探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觉得非常具有价值。
感谢中国法学会、宪法研究会和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的信任,由我校来承办全国第二届宪法环境法规划会,希望各位同志围绕绿色发展,环境权、环境法典等主题对话交流,碰撞思想与理论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因此取得这一场关于发展观的深刻治理革命性胜利的依托,在于坚持法治方式。宪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宪法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了最重要的根本依据作用,因而推动和强化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依宪治国的引领。环境权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我国法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到目前为止,完全的基本属性,特定内涵及权力对接仍然需要继续深入探讨。法典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途径之一。去年以来,法学界对环境法典的关注日益增多,为什么要制定环境法典,如何制定、制定怎样的环境法典需要深入研究,衷心希望这次对话会能为我国的宪法学研究,环境法学研究以及环境法治,依法治国事业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祝大家心情愉快,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谭宗泽:谢谢唐力副校长的支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全国第二届宪法环境法对话会议的召开,为我们提供了向八方学友学习的机会,为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在此我代表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再次感谢吕忠梅会长,孙佑海副会长、汪劲副会长、徐祥民副会长、张梓太副会长、王明远副会长、杜群副会长、高利红副会长、秦天宝副会长等环境法同行。
感谢韩大元会长、周伟副会长、朱福惠副会长等宪法同行,以及《人民日报》《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环球法律评论》《当代法学》《法学论坛》《东方法学》《中国法律评论》《求是学刊》《理论与改革》《苏州大学学报》等报刊界同行,感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贵州大学、甘肃政法大学等高校的各位教师同行莅临本次会议。欢迎各位嘉宾指导西南政法大学的学科发展和关心我们的师生发展。
本次会议的开幕式就到此结束。因为现在在下雨,接下来我们请各位嘉宾就在本次会议大厅的前面这里,由工作人员会为大家在此合影留念。
开幕式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声明
本网站刊载的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来源于网络。
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其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本站将予以删除。在此,特向原作者和机构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