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7 来源: 责任编辑:秘书处
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21日下午举行全体会议,12位常委围绕“统筹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大会发言。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吕忠梅在发言中提出编纂环境法典,促进和保障绿色低碳发展的建议。
编纂环境法典促进和保障绿色低碳发展
吕忠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阐明了绿色低碳发展深刻内涵。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能吃上放心的食品,但安全的餐桌子来自于健康的菜篮子,健康的菜篮子来自于清洁的菜园子。人与自然通过食物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和有尊严地生活、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法治手段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充分发挥法律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功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自1979年颁布第一部环境保护的法律到现在,相关法律达到31件,还有100多件行政法规和1000余件地方性法规,生态环保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由于过去立法偏重于“以污染防治为主、以城市环境治理为主”以及时间跨度大、修订次数多,现行法律离实现“美丽中国”目标还有不小差距。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前,与环保相关的执法部门,少的涉及20多个,多的涉及50多个,横向上多头执法、交叉执法,纵向上多层执法、重复执法现象十分普遍。正在推进的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改革,整合6个部门的行政处罚权就涉及15部法律、22部行政法规、33部部门规章、248项行政执法事项。为落实“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迫切需要提高环境立法的系统性、整体。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总结编纂民法典的经验,适时推动条件成熟的立法领域法典编纂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研究启动环境法典编纂工作纳入了2021年立法工作计划。
通过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多部法律编纂形成为一部法律,既可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的逻辑体系,实现制度统一,便利社会生活;又可以加速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转型,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环境法典编纂是重大的政治决策和最高形式的立法活动。今天的中国,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强理论武装,有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向往的民意基础,有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现实需求,有共谋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博大胸怀,还有几代环境法学人持续研究提供的学术支持,环境法典编纂条件已经成熟。
为此,建议将环境法典编纂纳入国家立法规划,尽快启动环境法典编纂工作。
1.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树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法典编纂的逻辑主线,形成“总则——污染控制编——自然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生态环境责任编”的框架体系,体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沙统筹治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治国理政战略,促进环境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
2.根据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的国情以及环境立法以监管为主的特征,采取“适度法典化”模式,保持环境法典一定程度的开放性与动态性。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体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世界观和“仁民爱物”自然观;传承中华法系“寓道于术”的法典编纂方法,实现节制、平衡、和谐之意的“取用有度”法治现代性转化。
3.创新环境法典体例,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专门一编。综观世界各国的环境法典,都将低碳发展、循环利用等内容放在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制度之中。生态文明时代的中国环境法典编纂,可以而且应该将“绿色低碳发展”专门设编,通过提高社会经济活动中资源、能源开发利用的效率与公平、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促进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承载力相协调,推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视频来源:中央电视台
声明
本网站刊载的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来源于网络。
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其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本站将予以删除。在此,特向原作者和机构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