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7 来源: 责任编辑:秘书处
作者简介:刘志坚,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兰州大学法学院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十八大以来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做了深刻的总结,并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作了全面部署。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做好新时代社会科学研究及其理论创新,必须在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同时,重点做到“五坚持”和“三统一”。
“五坚持”就是: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核心就是要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坚持人民至上。“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社会科学研究及其理论创新应当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三是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社会科学研究及其理论创新应当牢固树立科学精神,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四是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社会科学研究及其理论创新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五是坚持系统观念。“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社会科学研究及其理论创新“必须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三结合”就是:一是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要着力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解决中国的问题,“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二是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社会科学研究及其理论创新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三是同社会实践相结合。“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社会科学研究及其理论创新,应当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认识与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增强科学研究的社会实践能力,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声明
本网站刊载的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来源于网络。
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其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本站将予以删除。在此,特向原作者和机构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