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3 来源: 责任编辑:秘书处
作者简介:颜运秋,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以下简称“二十大报告”),全文共14815字,其中涉及生态文明与法治建设的主要论断就有1574字,从字数比看,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分量超过了十分之一。这说明,国家事务千头万绪,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已经成了千头万绪的国家事务中的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也体现了我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伟大愿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的时候指出,五年来,我们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大力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十年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这是运用系统思维,全方位高屋建瓴深刻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而且,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核心,同样也是一项伟大的法治系统工程。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已经深刻并将长期深远影响生态环境法治建设。
“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五个“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基础性的现代化。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资源不足现象非常严重,贫富差距很大,人与自然冲突不断,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现代化,是其他四个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根本前提,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处于仍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农业农村,并将其摆在优先发展的地步地位,足以体现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村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源开始不断向农村向山区渗透,农村和山区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凸显,这对广大农民环境利益形成严重的威胁。乡村振兴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也必须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做到高质量发展,也不能触犯生态红线,要有效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我们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防治外来物种侵害。我们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这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都离不开法治保障。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我们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就生态文明与法治建设的关系而言,他们之间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完美的珠联璧合效应。生态文明法治,实际上是一项系统性伟大工程,我们必须运用系统思维逻辑,对生态环境法治有关理论和制度进行深刻的认识。生态文明思想对于法理学、宪法学、环境法学本身、民法学、刑法学、行政法学、经济法学、科技法、教育法、诉讼法甚至国际法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全方位的影响。环境法向生态法的理论转型和制度转型,绿色民法和生态法的有机衔接,生态环境司法从私益诉讼向公益诉讼的现代转型,我国生态环境制度从披头散发式凌乱立法状态走向法典化势在必行。这些重大转变都是生态文明与法治建设珠联璧合效应的必然要求和智慧结晶。
声明
本网站刊载的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来源于网络。
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其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本站将予以删除。在此,特向原作者和机构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