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4 来源: 责任编辑:秘书处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中环报记者陈媛媛
由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主办的“《绿典之路》第一阶段成果发布暨法典编纂研究座谈会”4月28日举行。来自实务界与理论界的六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对环境法典编纂已有成果表示充分肯定,围绕法典编纂相关主题展开热烈研讨。
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把启动环境法典编纂研究纳入立法工作计划。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首次提出“统筹立改废释纂”,明确把法典编纂作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立法形式。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自2017年起启动“环境法典编纂研究”重大项目,包括“外国环境法典翻译”“环境法典编纂基础理论研究”“环境法典专家建议稿”三大部分。经过五年多努力,在全国近200名专家学者的分工协作下,圆满完成既定研究任务,取得丰硕成果。
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已结集为“绿典之路”系列丛书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分为“外国环境法典译丛”“环境法典编纂研究文丛”“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辑丛”三个子系列,共计17部;并形成了五编1000余条的《生态环境法典专家建议稿(草案)》。
其中,“各国环境法典译丛”成果共9册。研究会全面搜集了各国的环境法典(草案),进行翻译研究。比较研究发现,虽然世界各国环境法典编纂不像民法典编纂有成熟的模式与方法,但也有规律可循,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值得吸取。
中国环境法典研究文丛,探究了环境法典编纂的基础理论。理论研究表明,目前环境法典编纂的条件已经成熟,应当尽快启动法典编纂工作,以“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哲学基础,定位于“领域型”法典,采取实质性、适度化编纂模式,以“生态环境法典”命名,并采用“法典+单行法”的“双法源”形式。
《生态环境法典专家建议稿(草案)》,验证环境法典编纂的可行性,确定逻辑主线与体系结构。条文编纂工作证明,环境法典编纂具备充分的可行性,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按照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经济的规范体系进行逻辑展开,形成“总则编—污染控制编—自然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生态环境责任编”的体系结构,在推进环境立法体系化的同时吸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政策举措。
与会专家对项目成果表示充分肯定,作出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已有研究澄清了环境法典编纂面临的诸多重大疑难问题,为编纂实践凝聚了共识、总结了经验、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搭建了框架;环境法典编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毋庸置疑,条件已经成熟,应当尽快启动正式编纂。专家们对其他相关领域的法典编纂以及法典编纂的原理、技术、方法等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声明
本网站刊载的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来源于网络。
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其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本站将予以删除。在此,特向原作者和机构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