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6 来源: 责任编辑:秘书处
作者:杜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在6月28日通过表决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这是中国环境保护史上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高光时刻,有着纪念传承、弘扬践行习近平“两山”理论的双重意义。
一、纪念“两山”理论的提出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即“两山”理论)的科学论断,至今已有18余年,期间“两山”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关于“两山”理论最为全面且经典的论述。
2015年,“两山”理论正式被写入中央文件,成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九大首次将“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大会报告。大会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明确指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两山”理论从我们党积极探索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认识上升为全党的意志,带来了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两山”理论进一步发展,从认识论升华为实践论,成为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念,成为各行各业开展环境保护实践的行动指南。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做重要讲话,他的讲话全面阐述了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六大基本原则,“两山”理论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原则之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内涵和价值取向。可以说,“两山”理论是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成果和核心内容。
“两山”理论不仅在国内产生影响,在国际上也产生深远影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2016年5月在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期间发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这表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已经走向世界,而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思想的“两山”理论,也为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中国方案。
2021年10月,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指出:“我们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赢局面,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的同时构建地球家园。”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
二、以纪念日学习“两山”理论
设立全国生态日的目的之一是全社会深入学习“两山”理论,可以从“三阶段认识论”“三阶层内涵”来学习领会习近平“两山”理论。
首先,“两山”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三阶段认识论”的演进。
人类对“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认识发展阶段,主要经历了从索取、互利到共赢的过程,即从为了发展经济而牺牲环境利益,到意识到环境与经济可同步协调发展,再到生态环境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立足于浙江基层的实际,“两山”理论经历“三阶段认识论”推进:第一阶段,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第二阶段,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第三阶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所以会出现“只要金山银山”的现象,是由于处在工业化全面建设时期,为了确保经济的发展,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忽视环境承载力,导致认识第一阶段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等诸多环境问题。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已经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绿水青山”不是可以无限利用的,相反,它具有唯一性和稀缺性。在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引发多种公害事件后,人们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内在价值的重要性。根据第一阶段的认识,存在生态环境价值观缺失的现象,这种缺失的生态环境价值观导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形成对立关系。第二阶段,在意识到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依靠不再是金山银山后,发展之道不再走以“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的不可持续之道,因为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该阶段是发展观念变革的转折点。第三阶段,余村、安吉、湖州等成功实践案例表明,“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因为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并没有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反而在整体上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局面。
可见,对“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三阶段论认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反映了人类发展理念和价值取向的转变。“金山银山”是“定在”,有限的存在;而“绿水青山”是伴随着人类发展过程始终的“实存”,是与人类相依相伴的永恒财富。“两山”理论为实现从灰色发展到绿色发展观的转变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深入领会“两山”理论的“三阶层内涵”。
“两山”理论源于浙江,却实践于全国,与“三阶段论”相应,其形成“三阶层内涵”,即:“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协调发展内涵,“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永续发展内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内涵。
第一阶层内涵“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从逻辑上看两者处于并列关系,既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又要尊重自然规律,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地位相同。进言之,“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环境基础,则经济发展也不可能持久。
第二阶层内涵“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是针对“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两者相冲突时,谁更优先而提出的方法论原则。在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上如果存在相互冲突的利益,有一种利益具有明显的价值优先性,则这样的利益应该首先得到保护。“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明确那些具有重要价值的生态环境保护客体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先性甚至是第一优位性。这要求环境法律价值判断和利益衡量改变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采取自然为本、人与自然共生的平衡观念。在对“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作出价值判断时,应该考虑到总体利益最大化,稀缺利益优先化,损害利益最小化及受损利益补偿化等综合因素,重新理解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及人类生存的重要价值。
第三阶层内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两山”理论的内核。在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应当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在共同发展中的转化效应,在解决对立关系中找到转化的契机,促进人与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通过有效途径努力实现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在超越转化困境中达到双赢的局面。一方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前提是“绿水青山”足够好,即具有环境优势,“绿水青山”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可以将环境资源生态价值转为经济价值,从而获得具体利益。另一方面,实现经济生态化的过程,具体包括产业生态化和消费绿色化两方面,是生态价值复归的过程,也是推进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协调发展的过程,经济生态化的实现需要环境法律制度的支持,如生态补偿制度、生态服务付费制度、环境资源权属交易制度等。
还需认识到,“两山”理论蕴含着系统整体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在“两山”理论的基础上,站在系统论的高度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过去我们常用二分法孤立的看待“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现在我们需从整体性视角出发,解决“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碎片化问题。以整体主义生态价值观为核心,通过科技创新形成绿色、循环的生产方式,达到人与自然、社会的有机统一。
三、以纪念日弘扬“两山”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是我国生态文明思想和实践的智慧成果,反映了当代人类发展领域的理念变革、价值取向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变,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因此,设立全国生态日,将有利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两山”理论,深化这一重要思想的大众化传播,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践行中国生态文明思想和观念,更好参与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推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
声明
本网站刊载的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来源于网络。
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其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本站将予以删除。在此,特向原作者和机构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