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30 来源: 责任编辑:秘书处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生态保护编重大问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年7月26日,《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生态保护编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主办,
北京大学法学院协办,北京大学资源、能源与环境法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及实务部门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
堂,围绕《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生态保护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大学资源、能源与环境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巩固研究员主持。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吕忠梅致辞。吕忠梅会长表示,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已进入关键期,生态保护编作为其中编纂难度最大、涉及法律最多的一编,亟需凝聚各界智慧、实现创新提升,期待通过此次研讨会提炼问题、形成共识,为《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建言献策。北京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唐金楠致辞,代表北京大学法学院对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感谢和欢迎。唐金楠介绍了北大环境法学科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学术传承,表示将继续为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贡献北大力量,预祝研讨会取得成功。
主旨报告环节由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汪劲主持。吕忠梅会长作题为《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进展与重点问题》的主旨报告。吕会长强调,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是我国的重大政治决策和全国人大的重大立法任务,《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立法说明为法典编纂提供了目标和指南,但当前《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及生态保护编均有不同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生态保护编需转变以往以单一生态要素为保护目标的立法思路、突出系统保护理念,妥善处理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关系,明确生态保护规范“择其要旨入典”的标准,解答何为“生态保护”的核心难题,建立明确的类型化标准。法典研究应准确把握法典编纂的性质定位,牢固树立法典化思维,集中面向生态保护编的现存问题,促进《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持续完善。
在专题报告环节,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魏莉华以《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完善法典生态保护编》为题,介绍当前自然资源管理的部门职责、实践难点和改革方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副主任侯翎作题为《对法典生态保护编的修改建议》报告,就森林、草原、湿地、荒漠保护与自然保护地立法完善等问题提出具体建议。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吴兆祥从司法实践出发,针对生态修复等问题,作题为《从环境司法角度谈法典生态保护编的若干问题》的专题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厅副厅长邱景辉以《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完善与生态保护编立法》为题,就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完善及其与生态保护编的衔接发表见解。巩固研究员以《从资源与生态的辩证关系看生态保护编的逻辑主线与体系结构》为题,系统阐述了生态保护编的内在逻辑与体系建构思路。在与谈环节,生态环境部首席法律顾问、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别涛,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原一级巡视员王凤春结合自身专业知识,针对专题报告内容深入点评。
主题发言围绕“生态保护编”的四个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研讨单元一聚焦“一般规定”,西北大学法学院王社坤教授主持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忠利、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清军、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郭武分别发言,探讨生态环境领域各类规划的关系与编排、资源税费及生态补偿对生态保护的特殊意义与规范需求、生态保护法律责任的特性与法典的应然安排等问题。
研讨单元二围绕“陆地生态保护”展开,华侨大学法学院院长刘超教授主持研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党委副书记李玉梅教授,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二级研究员郧文聚,西北大学法学院王社坤教授,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生态文明研究院副院长杨朝霞教授,南昌大学法学院黄智宇副教授分别就土地、林草、荒漠等陆地生态保护问题进行主题发言。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李艳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审、法政部主任王春磊作与谈发言。与会专家集中讨论了土地、林草保护条款的“入典”标准、现存问题与解决方案,生态“保护”的具体意涵,以及生态保护编与单行法关系处理等关键议题。
研讨单元三聚焦“涉水(含海)生态保护”,湖北经济学院副校长张忠民教授主持研讨。湖北经济学院水事研究中心主任邱秋教授,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郎劢贤处长,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卫先教授,厦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朱晓勤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侯佳儒教授分别就法典涉水、涉海条款的立法安排发表专题见解,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生态法研究室主任刘洪岩研究员,西北大学法学院讲师焦琰与谈发言,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了涉水、涉海相关条款的编排方式与流域法“入典”的取舍标准等核心问题。
研讨单元四围绕“物种与重要地理单元保护”展开,由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刘长兴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于文轩教授,北京大学生态研究中心华方圆研究员,北京大学法学院吴凯杰助理教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希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岳小花副研究员分别就物种保护专章的逻辑结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重要地理单元的法典保护、法典“自然保护地”安排及自然与人文遗迹保护等问题作主题发言。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杜群教授作与谈发言。与会专家围绕物种保护、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及人文遗迹保护的入典编排和衔接问题深入交流。
本次研讨会以“凝聚生态保护立法共识,助力法典编纂提质”为旨,立足生态系统保护的实际目标,链接理论研究与法治实践,通过多场专题研讨及深度交流,在各关键议题上达成多项共识,汇集诸多宝贵意见。后续会议研讨成果将系统整合并专题呈报至立法机关,为《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的修改完善提供参考借鉴与智识支持。
声明
本网站刊载的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来源于网络。
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其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本站将予以删除。在此,特向原作者和机构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