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21 来源: 责任编辑:秘书处
《面向低碳经济的能源法制研究》
于文轩著:《面向低碳经济的能源法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本书以低碳经济为背景,全面考察了我国能源法制建设的社会经济基础,分析了能源法的价值定位,对能源管理体制、传统能源法制、可再生能源法制、电力法制、节约能源与能源环境保护法制以及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能源合作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旨在为我国能源立法及其有效实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支持。本书适合从事能源法、自然资源法、环境法、能源产业管理与政策研究或实际工作以及对能源法律前沿问题感兴趣的人士阅读和参考,也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教材使用。
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而言,能源的作用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能源产业的发展状况,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核心指标,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也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能源产业也如同一个“枢纽”,连接着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诸多环节和诸多要素。
在我国,能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自《易经》记述“泽中有火”开始,我们的先人就开始了对能源的关注。至宋代,我国已出现石油工坊和油池,清代(1861年)开发出亚洲第一口油井。但自近代以来,我国能源产业并未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大规模开发煤炭和石油。重要原因之一,是能源法制未能提供足够的制度支持。法作为重要的上层建筑,在促进能源产业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些年来,无论作为一个法律领域,还是作为一个学科领域,抑或作为一个研究领域,能源法都在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概言之,理论界和实务界主要关注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能源法理论基础的建构,能源法律体系的健全(包括能源基本法与能源单行法的制定与完善),能源管理体制改革的理想方案与现实选择,能源法律制度的健全,各能源品种(包括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相关产业的法律规制,有关能源环境保护、能源效率、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国际合作的立法及其实施,等等。这些问题,也构成了本书的主要内容。
本书在我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几项教育部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整理和完善而成。这些项目不仅提供了完成本书研究必需的资金支持,而且还提供了诸多学术交流和实地调研的机会。同时,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环境保护部以及一些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开展合作的过程,也为本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资料。另外,我自2012年起在中国政法大学面向研究生开设“能源法学”课程,备课与授课过程中的不断累积,也丰富了本书的内容。
是为序。
序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能源与低碳经济
第二节我国能源现状
第三节我国能源产业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能源法与能源法制概述
第二章适应低碳经济的能源法价值定位
第一节能源法的正义价值
第二节能源法的秩序价值
第三节能源法的效率价值
第四节能源法的目的与原则
第三章适应低碳经济的能源管理体制
第一节我国能源管理体制的演进
第二节典型国家能源管理体制及其借鉴意义
第三节我国能源管理体制的完善
第四章面向低碳经济的传统能源法制
第一节煤炭法制
第二节石油天然气法制
第五章面向低碳经济的可再生能源法制
第一节可再生能源概述
第二节可再生能源法制现状
第三节可再生能源法制的完善
第六章面向低碳经济的电力法制
第一节我国电力法制现状
第二节典型国家电力法制及其经验借鉴
第三节我国电力法制的完善
第四节民用核能法制
第七章适应低碳经济的能源节约法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我国能源节约法制现状
第三节典型国家能源节约法制经验借鉴
第四节我国能源节约法制的完善
第八章适应低碳经济的能源环境保护法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我国能源环境保护法制现状
第三节典型国家能源环境保护法制借鉴
第四节我国能源环境保护法制的完善
第九章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能源合作
第一节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
第二节应对气候变化法制的国际法背景
第三节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能源国际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于文轩,男,满族。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生态法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研究开发部部长。2011-2012年度美国联邦环境保护署和美国佛蒙特法学院访问学者。截至2018年5月,主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教育部、司法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政法大学等单位委托的课题研究30余项,独著论著5部,主编著作2部,合著论著13部,翻译论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转载说明】全文转载自“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公众号。
声明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其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在此,特向原作者和机构致谢!